不少人知晓香烟里的尼古丁是让人成瘾的关键物质,长期以来,大众都清楚它对健康有着不小的伤害。不过,近年来网络上却出现了一种别样的声音,声称尼古丁能够抗衰老,这一说法着实引起了诸多关注。

回溯过往,《自然・通讯》杂志在 2023 年公布的一项研究被屡屡提及。在那次研究里,研究人员针对小白鼠展开了实验,他们往小白鼠的饮水中添加了低剂量(2μg)的尼古丁,后续观察发现,这样的操作竟能改善小鼠的糖代谢以及认知功能,甚至实现了衰老的逆转,让小鼠的寿命得以延长 40%。
可仔细探究其中细节便能发现,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验中那低剂量的尼古丁是通过口服摄入的方式进入小鼠体内,随后经胃肠道慢慢吸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部分尼古丁会被肝脏代谢掉,最终在小鼠血液内仅仅留存 0.25 纳克 /ml 的尼古丁。反观烟民,他们血液内尼古丁含量可就高多了,普遍处于 10 - 50 纳克 /ml 的范围,那些有着多年烟龄的老烟枪,血液内尼古丁含量甚至能超过 500 纳克,这和实验中小鼠体内的尼古丁含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呀。

再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其指出长期口服尼古丁对老年小鼠的运动功能改善确实有好处,能减少老年小鼠的焦虑样行为,还能加强代谢,对于调节全身代谢、肠道菌群以及延缓因衰老导致的相关运动功能下降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然而,不能只盯着尼古丁看呀,烟草里可不止这一种成分。当下,烟草流行依旧是极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除尼古丁外,烟草中还包含着 7000 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明确的致癌物就多达 69 种。当香烟燃烧时,这些物质会化作小颗粒、气体形态释放出来,像苯并芘、焦油、砷等致癌物,就会附着在呼吸道内部,进而入侵肺部,使得肺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要是长期吸烟,这些物质还会与血管壁发生反应,引发炎症,造成脂肪沉积,最终导致血管堵塞。
虽说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的人身体或许存在更强的保护机制,比如吸烟者的吸烟数量达到 23 包 / 年时,DNA 突变上涨的趋势会趋于平稳,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吸烟所致的基因突变,抵御肺癌风险增加,让部分吸烟者终生吸烟却没患上肺癌,但这绝不能成为吸烟无害的理由呀。毕竟吸烟给肺部带来的伤害有着明显的滞后性,研究显示,烟草对身体的影响可能会在 10 - 30 年后才显现出来,随着年龄增长,肺功能本就会出现生理性下降,吸烟只会加速这一衰退进程。

60 岁后老人戒烟的必要性
有些上了年纪的吸烟者觉得,自己岁数大了,戒烟好像没什么必要了,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研究发现,60 岁以上的老人若能戒烟,依然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还能延长寿命呢。就拿具体数据来说,65 岁开始戒烟,预期寿命能够增加 1.7 年,哪怕是到了 75 岁才着手戒烟,也能额外获得 0.7 年的寿命。只是老年人戒烟确实面临着更多挑战,这就需要家庭以及医疗方面给予持续的鼓励,助力老年人坚定戒烟的决心。
特定时段 “不吸” 的重要性
吸烟这件事,在某些特定时间点尤其要注意,最好是坚决不吸,这对健康影响很大。
先说晨起时,经过一整晚的睡眠,身体的代谢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状态。在这个时候要是吸烟,烟草里的有害物质就更容易被身体吸收,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极大的冲击。想象一下,身体刚从休息状态慢慢苏醒,各机能还没完全活跃起来,那些有害物质就一股脑地侵入,心血管得承受多大的负担呀。

再看睡前,烟草内的有害物质可不是乖乖待着的,它们会干扰正常的睡眠,让人难以进入高质量的休息状态。而且吸完烟后,房间里会残留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弥漫在空气中,不仅影响吸烟者自身健康,也会给同处一室的家人健康带来危害,整个睡眠环境都被破坏了。
运动后同样要注意,当人们运动完,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会加快,这原本是身体在运动后的正常调节,可要是在这个时候抽烟,血液循环快反而成了 “帮凶”,更有利于烟草里有害物质的吸收,它们会随着血液快速流向全身,对身体各个部位造成伤害。
还有饱饭后,这时候消化系统正处于活跃状态,体内血液循环也比较快,此时吸烟的话,烟草内的有害物质就会借着这股 “东风”,随着血液循环迅速扩散到全身,吸收率大大增加,就像给身体的健康防线来了一次 “猛攻”,危害不容小觑。

总之,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只要是吸烟者,戒烟这件事都不算晚,都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尽早告别吸烟这个不良习惯,守护好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