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项成就全球第一!
2025-07-22 14:51:00
0
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约有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每天运送1.6亿吨货物、每天揽收4.78亿件快递……人员货物的高效流动彰显了中国繁荣发展的活力。而在“说走就走”的畅意旅行、“买了隔天就到”的购物体验背后,是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7月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建成投产81.5%,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高速公路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了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已经达标70.4%,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
拉萨至林芝的拉林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西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京新高速全线通车,天山胜利隧道打通了南北疆千年屏障,穿越天山只需20分钟……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边、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贯通,连接了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十四五”以来,人民群众的出行越来越便捷,“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很多人新的选择,折射出我国出行选择更加多元,出行服务更加便捷。
据刘伟介绍,2024年,我国动车组旅客发行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达40个。
作为跨区域出行,自驾成为人们的主流方式。数据显示,平均每天大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全国有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
城市内通勤方面,现在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
近年来,智慧出行,线上售票、电子支付、刷脸出行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次购票、一次支付、一票通行”加快实现。全国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81%。
此外,出行体验也更美好。开通定制客运线路9000多条,完成了1.3万个公交站台的适老化改造,5000余座地铁车站可无障碍进出站、上下车。针对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紧张问题,已累计建成了充电停车位6.2万个,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98.4%,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高速公路日均通行的新能源车占比已经提高到20%左右。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天揽收快件量超过5亿件,每一秒都有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我国邮政快递规模经济效应持续放大,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收发快递也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
据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介绍,2020年我国邮政业业务收入1.1万亿元,到2024年达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11.3%。其中,快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830亿件左右,增长到2024年的1750亿件,年均增长20%左右。
伴随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目前AI大模型助力企业从仓储管理到末端配送,全链路推进智能化的升级变革;“无人”技术在仓储、运输和派送环节大显身手,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了快递最高日揽收量7.29亿件。通过深度对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国内快递服务时效性、服务质量、性价比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另外,邮政业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优势更加明显。目前,航空快递运能不断增强,铁路运快递已经常态化,无人机低空物流网络的建设持续加强。全国积极推动冷链转运中心建设,冷链运输快速发展,更好地助力优质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发展入厂物流、国际供应链等新模式,累计打造1600多个服务产业的重点项目;快递有力地服务电商直播等线上新型消费,2024年支撑网上零售额超过1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