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下雨再也不用蹚‘小河’了!”7 月3日上午,平顶山市平安大道商户张天星站在干爽的店门前笑眯了眼。谁能想到,这条曾让居民“谈雨色变”的街道,如今正上演着城市治理的“逆袭故事”。
过去,平安大道新华区段的排水管网如同一位“迟暮老人”——管道锈蚀破裂、淤泥堆积板结,每逢雨季便“老毛病”复发。浑浊的积水漫过商铺门槛,电动车在“水洼迷宫”里艰难穿行,居民们戏称可以在家门口“看海”。这份困扰,终于在2025年迎来转机。随着平顶山市新华区易积水片区改造工程收官,比原计划提前15天打通了城市“肠梗阻”,彻底改写了积水顽疾的历史。
在平安大道四矿路改造现场,机械轰鸣与工人的号子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锈蚀的旧管道被“退役”,崭新的排水管网如同城市的“新动脉”延伸向远方;工人们手持铁锨,清理出半人高的淤泥堆,每铲起一块板结的淤泥,都像是在为城市卸下沉重的枷锁。新华区城管局以“挂图作战”模式发起总攻,聚焦管线敷设、设备安装等“硬骨头”,倒排工期、多点突破,让改造工程跑出“加速度”。
数据背后是看得见的民生答卷:累计疏通管网38.1万余米,相当于从北京到天津往返铺设;修复破损路面超万平方米,替换的75座窨井盖如同城市的“安全纽扣”;280人次巡查员用8000公里的脚步丈量城市,提前化解254处安全隐患。这些数字拼凑出的,是居民脚下坚实的坦途,是商户门口干爽的台阶。
“积水点改造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新华区城管局局长王飞介绍,从“一区一策”到“一点一策”的精细化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正悄然成型。如今,城市排水系统不仅是地下的管网,更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隐形卫士”。当雨水再次滴落,不再是困扰的信号,而是城市韧性与温度的生动注脚。(蔡长伟 熊英姿)